第八百七十二章 判断_大明小学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百七十二章 判断

第(1/3)页

大明小学生正文卷第八百七十二章判断如果说下船后的是秦中堂的第一把火,那么祭拜岳武穆和折腾岳王庙就是秦中堂的第二把火。

    第二把火很快就如秦中堂所愿,在很低调的背景下,很快就被广为人知了。

    杭州文坛盟主田汝成在当日不久,就把秦中堂的诗词和名句带回了西湖诗社雅集,以及秦中堂低调祭拜岳武穆的事迹。

    有聪明人就意识到,既然第一把火是针对官僚的,第二把火是针对士人,那么大概率还会有第三把火,而且肯定是针对平民百姓的。

    就是没人能猜得出,秦中堂第三把火会出现在哪里。

    如果是普通官员,套路就那几样,什么清理冤狱啊赈济穷人啊,别人很容易就能猜到。但秦中堂这种不普通的官员,会怎么做就不好说了。

    在其后两日里,秦中堂十分安静,连幕府都没有出去。

    负责打前站和处理琐事的属官陈凤,在熬过幕府开张的时间段后,也终于轻松了,能坐下来与两个新加入的同年喝喝茶。

    当然主要原因也是秦中堂这两天不折腾,没有出什么幺蛾子,这样下属才能轻松。

    陈凤鼓吹说:「秦板桥这个人还是很能搞出点功绩,并分润给众人的!

    你们看看赵贞吉和许谷,一直跟着秦板桥混,现在都是从五品的朝廷要职了!」

    童汉臣和高应冕露出向往的神色,谁不想刷点功绩,然后飞黄腾达?

    秦德威踱步走进了花厅,和蔼地对童汉臣和高应冕两个新人问道:

    陈凤又帮着两位新人说话:

    秦德威仿佛很惊奇地反问道:

    陈凤好人做到底,就继续帮着夸赞说:

    秦德威立刻吩咐说:「既然你在这里都多余了,那不如马上动身去宁波。

    然后你再辛苦一番,把那边前期事务安排好,准备迎接我一个月后移驻宁波。」

    陈凤:他说自己多余,只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你秦板桥怎么还当真了?

    一路风尘仆仆到了杭州又连轴转操持幕府开张的事,累死累活了一阵子,这才刚安生下来,马上又要去宁波再来一遍?

    就是生产队的驴,也不能这么累!

    陈凤很想说什么,秦德威赶紧又苦口婆心的劝道:

    陈凤牙缝里只能蹦出两个字:

    秦中堂在杭州主要是为了把各方面关系理顺了,并且处理下全局政务,以后肯定还是在宁波为主。

    最后秦德威安抚道:

    当初为了赶时间,也为了防止进度缓慢被朝廷批评,秦德威带着小分队快速南下,而大部队都在后面慢慢走。

    估计五六日内,吴承恩、徐文长等其他属员和北方亲兵就会到达,那时候秦中堂就暂时不缺人手了。

    不过秦德威还没等来大部队时,却先等来了奶兄弟徐三爷。

    当时在京口驿分开后,徐三爷被留下,负责当个代言人,念着纸条向海商徐头领传话,并且又多呆了两日。

    秦德威问道。

    徐世安答道:「没有,就见了一次面。我照着纸条念了一遍,把那徐惟学

    破胆了,然后他就不敢再联系我了。」

    秦德威又随口问道:

    说到这个,徐老三就很疑惑了,「那严世蕃主动送了信给京口地方官,说是奉你的命令执行任务去了,不必再找他。

    你真的给他下了什么命令?你让他跟着那帮海贼,是想借刀杀人吗?」

    秦德威也稍稍诧异了一下,这严世蕃当人质当出快感了吗?

    想来想去,也只能说:

    被秦德威和徐老三议论了几句就抛开的严世蕃,此时正站在船头上,注视着缓缓靠近的海岸线。

    海岸线上有个小港口,停靠脚底下这艘船毫无问题。

    在这几日之前,严世蕃从来不知道,东海上航行还有这么多门道。

    他从京口驿被劫到江上的那种船,叫做沙船。然后从江口出海,又换了宁波造的沙船,然后沿海南行。

    现在听说靠岸后,明天又要换名义上称为渡船的东西,再去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pccz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