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人心_大明国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43章 人心

第(2/3)页

不好管理百姓,而且朝廷控制百姓的手段,也会失效。”

    正是这种差异,才导致了他们对待姜星火的政策时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

    掌柜摆摆手示意他退下,继续低头喝茶,过了一会儿才走了出去。

    “掌柜,我们来做交易。”

    见姜星火半晌没说话,李增枝这时候作为中间人,也是提醒道:“国师,那您看?”

    换谁是商人,谁都这么选。

    “——可是这样朝廷能有钱。”

    吴家也算是半个皇商,不论是现钱还是不动产,底蕴都极为丰厚,即便是割舍掉了粮食生意,还是出得起这个钱的,更何况朝廷也不是直接抢劫,而是让他们用宝钞来换盐,换到的盐可是实实在在的。

    而历代王朝,教导皇子皇孙,《商君书》是必读教材。

    姜星火不可能自己培养出一堆不受控的资产化身,有鉴于目前大明的商帮,因为盐业的全国性和高利润,基本都涉及到了其中,那么这次手握整顿盐业的全权,就非常有必要做一些布局了。

    海贸也是同样的道理,在这个时代,粤地农业欠发达,亩产量远远比不上江南,但却有着独特的海洋贸易区位优势,不管是民间还是官府,想要多弄点钱,都得靠海贸走私这条路,所以上到布政使司,下到地方官府,其实都心知肚明,甚至主动帮忙。

    ——那就是借此彻底洗牌整个大明的整体商业格局。

    只需要邻里亲朋信的得过的人去取盐,大家凑一凑,自然也就成了毕竟谁也不知道这种好事还有没有第二次,便宜盐放自己家里囤着,总是没错的。

    朝廷缺钱,国师能在不造成百姓负担的情况下搞钱,他们不能,就这么简单。

    这里的意思很好理解,就连朱瞻基这种小孩子都听懂了,说的无非就是赏罚与百姓之间的关系,加重刑罚、减轻赏赐,就是君上爱护人民,人民就肯为君上死,反之亦然。

    因此当宝钞泛滥的同时,各种商业活动也越发兴盛起来。

    姜星火顿了顿,又道:“这次算是戴罪立功,要好好配合接下来的盐业整顿,两淮盐场的产销区不匹配的事情,一定是会调整的,调整了对谁都好,不用有那么多的盐税负担,也省的百姓吃不起官盐。”

    但是盐法也不是随便改的,尤其是开中法,有着食盐销售与军粮运输的双重意义,而且很多人也不能坐视盐业的利益严重受损,毕竟这里面牵扯到的利益是很庞大的,所以姜星火的选择必须慎之又慎。

    “重罚轻赏,则上爱民,民死上;重赏轻罚,则上不爱民,民不死上。兴国行罚,民利且畏;行赏,民利且爱。”

    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就不怎么使用的宝钞,使用频率就更低了,相当于自己把宝钞的流动性给弄得更差了。

    淮商吴家之于安陆侯府,就是最明显不过的例子。

    问题就出在,离湖广和江西更近的广东,由于濒海所以盛产海盐,但老朱却规定“广东之盐,例不出境”,这就造成了湖广和江西吃不到、吃不起淮盐,而与他们在地理上接壤的广东却呈现出盐多的卖不出去的情况。

    吴传甲吸了一口气道:“李都督、吴副总裁官请放心。”

    “自是可以的,我们店里铜钱充裕,贵客想换多少应该都没问题。”

    盐是国之生计,绝不容许任何人彻底掌控,哪怕是皇亲国戚都不行,必须是由不同区域进行分销的,因为它关乎社稷稳固。

    而不管是哪个皇帝,不论是朱元璋,还是朱允炆,亦或者朱棣,都不会允许有一颗棋子脱离他们的控制。

    吴传甲重重颔首。

    “当然不会。”

    正值休沐,杨士奇受了朱高炽的委托,带皇孙朱瞻基出来逛逛,见识见识民间的情况,看着眼前的一幕幕,杨士奇不由地喟叹道。

    老朱设计的制度,为的就是让不同地域的商帮互相内耗,这很符合他建立大农村社会的目的,但姜星火不需要商帮内耗,因为大明不仅有日趋繁荣的国内市场,更有不断开拓的海外市场,所以内耗毫无意义。

    可即便如此,百姓能承担的盐价,总是有个限度的。

    在统治阶层眼里,你是刁民还是良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好不好管理。

    朱瞻基很聪明,他想了想问道:“所以杨先生觉得,百姓如果自己能获得利益,来自君上的赏罚,就失去了一半的效果?”

    “所以淮粤之争,其实是势力范围的争夺?”

    吴传甲说的详细,他有不懂的地方,弟弟吴传宗会帮忙补充,因此在长达两个时辰的汇报中,可谓是事无巨细,把淮商的家底抖落了个干干净净。

    你拿着价值一贯(一千文)的宝钞,去街上跟人换一千文铜钱,傻子才跟你换。

    “掌柜,有客人。”伙计走进屋子,向掌柜恭敬地禀报道。

    “粤商主要是做什么的?”姜星火突然问了这么一句。

    店铺上面挂着“刘氏钱庄”的牌匾,旁边的小旗上,则绣着“刘氏钱业公司”。

    而且,即使手头的宝钞数额不够多,也可以整批出售,去跟别的商人做交换,也算是一条不错的赚钱途径。

    与之相比,铜钱由于加起来沉重,必须用钱袋装着挂在腰上,这才更容易被人一把捞走。

    明朝的市井,始终没有宋朝那样繁盛,这跟官府的不提倡商业发展是有极大关系的,而在此情况下,在这种贫困落魄的环境下,很多商业嗅觉敏锐的人其实缺的只是一个机会,而一旦发觉有改善机会,往往会抓住不松手,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也会努力去争取和把握。

    姜星火收回思绪,看向吴家兄弟二人。

    而朱高炽则相反,他没有父皇的条件,同时也是典型的儒家思维,要的是最低成本地有效治理,而且是长期治理。

    在旁边,朱恒也意味深长地说道:“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这是你的机会,也是吴家崛起的机会,错过了这次,可没有下次机会了!”

    见到是一个中年人带着一个小孩,看起来是父子的模样,掌柜微微诧异大人看起来倒是气度不凡,而小孩一看就是养尊处优惯了。

    属于是披着儒家的皮,揭开一看,里面全是法家的内核。

    拒绝了李增枝留宿汤山别业泡温泉的邀请,姜星火径自离去。

    “大本堂不教《商君书》,但是父亲大人教我读过。”朱瞻基答道。

    杨士奇微微一怔,又问道:“不知是多少比例收?”

    而随着工业革命和海洋贸易、海外殖民的展开,商人阶层的规模是一定会以普通人难以想象的速度膨胀的。

    “怎么能是一比一呢?”即便是朱瞻基这样的孩子,也察觉出了不对劲。

    见杨先生直接被自己干沉默了,朱瞻基缩了缩脖子,半晌才说道:“姜先生很厉害。”

    “大明的商法要改,盐法也要改,对于大明国内的产业,单行业垄断是不允许的,跨行业垄断更是绝不可能,所以我希望你们吴家能把精力放在主业上。”

    “不错。”

    至于后来堡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pccz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