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哪还能拉起反抗队伍!_开局盘点明太宗,老朱都懵逼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2章 哪还能拉起反抗队伍!

第(3/3)页

了很多有才干的人的需求,最后与汉人的通婚更是表明了对汉人接纳的态度。

        有才能的人都争先恐后为辽国效力去了,哪还能拉起反抗队伍!

        赵匡胤虽然也希望百姓们过得更好,但他更希望辽国的皇帝,契丹的贵族们,可以心胸狭隘一些。

        只有这样他大宋才能有机会。

        虽然目前大局基本已定,没有什么可能了,但自己想想也没什么错。

        ——

        唐朝,贞观年间。

        “所以这个南北两治恐怕就是后面辽朝根本不会变的核心制度了。”李世民已经给予了肯定。

        辽太宗定下了这样的发展基调,这辽朝日后真的按班就步地走下去,必然大兴。

        贞观忠臣也纷纷表示赞同,耶律德光构建的这一制度可谓不优秀。

        将这样的制度提出并落实,耶律德光的功绩也确实足以名留青史。

        【耶律德光在北方重用的汉臣其实也不在少数,比如韩延徽,担任政事令,“中外事悉令参决”;

        韩延徽的儿子韩德枢同样备受重用,未及冠就授左羽林大将军,后又迁特进、太尉;还有赵思温,没错,就是那个与述律太后断腕相关的赵思温,任南京留守、卢龙军节度使等职。】

        【此外,赵德钧和赵延寿父子当初被辽军追上并抓获,赵德钧身死,赵延寿却被任用起来,先后被封为幽州节度使、燕王,随后更是让其担任政事令,枢密使。】

        ——

        汉朝初年。

        神迹的这个信息一下子让刘邦有些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外。

        赵德钧的死,其中莫不是还有什么别的内情?

        为何父亲死了,儿子居然还能继续被耶律德光重用?

        要知道,在五代十国那种混乱的情况下,这个曾经割据一方的势力老大的儿子,怎么可能不按照继承人培养,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忠心耿耿的做臣子?

        可不得不承认,在那样的大背景之下,忠诚确实是一种极为难得的品质。

        这样一想,赵延寿起码能力是足够的,任用他也不是不行,总好过让一些庸人占了位置,空耗国力。
记住手机版网址:m.pccz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