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4章 是脑子一热就起兵?还是经过精
第(2/3)页
,那自己大名后面的清呢?莫非也是如此吗?他大明最后居然再度被一个外族蛮夷覆灭了?
——
清朝,康熙二十八年。
康熙有些难受,这句“后来的一些非汉人王朝”到底有没有暗指他们大清?
对于大清眼下的情况,他这个皇帝其实是有一些实际性的了解的。
虽然好几代皇帝一直都在强调弓马骑射的重要性,但不得不承认,入关后在安逸祥和的环境下长大的八旗子弟们,对这些战争文化并没有切实的了解。
即便没有扔掉,剩下的也大多只是一个花架子,并不能用于实战。
这还是他们八旗子弟,中下层的旗人更是快速的被汉化。
但这种局面也不是自己下达一两个政策就可以轻易扭转的,这当中涉及到方方面面,诸多制度的改变,大清国库税收的多少,以及对于汉人和旗人上升空间的渠道的把控。
毕竟蛋糕就那么大,有人进来就要有人出去,里面牵扯太多,哪怕是他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当然,耶律德光再怎么对汉人重视,也不会忘记自己的核心是契丹贵族,那才是真正铁杆的支持自己一方的人,所以汉人和契丹实际上的不平等之处还是不少的。】
【其中,最为严重的便是契丹与汉人相殴致死,其法轻重不均。】
<div class="contentadv"> 【从基础的法律上讲,对于契丹人的处置是较轻的,虽然这样的情况随着时间的发展有所改善,如辽圣宗时期,便将契丹人与汉人“一等科之”的法律昭告天下。】
【但说到底,契丹与汉人、渤海人还是存在差别的,当然这是一个混合国家初期所无法避免的。】
——
宋朝,开宝年间。
赵匡胤愤懑道:“我中原人,岂能郁郁久居人下?被那辽人歧视打压,说到底还是我大宋好,燕云地区的汉人应当来投奔我大宋!那辽人再怎么平等对待,说到底也不过是为了安抚罢了,怎么可能发自内心的做到一视同仁。”
要知道,虽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pcczw.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