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明明有过机会,却没能把握住。_开局盘点明太宗,老朱都懵逼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6章 明明有过机会,却没能把握住。

第(3/3)页

时还是中央尚有军力的情况,但依旧没能挽回,你把禁军派出去,那地方军队难道不会想要重演一次大唐的悲剧吗?

        李世民不能理解这种行为,但这也是他判断杜重威投降拉开了后晋灭亡的序幕的原因之一。

        于是杜重威听从了张彦泽的建议,带着大军掉头向西赶赴镇州,而张彦泽及其兵马就充当了前锋。】

        【于是,杜重威派遣两千骑兵前去试探,而事实上,高模翰正是耶律德光让瀛州刺史刘延祚行使这一诈降计策的前提。】

        【高模翰麾下士卒确实不多,毕竟人多了很难藏起来,也容易被后晋军队看出破绽,可这并不能阻挡高模翰建功立业。】

        他这句话就很明显在讽刺杜重威,要知道他自己带兵奔袭匈奴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哪一次是靠人数取胜的?而哪一次没有给匈奴带来大规模的杀伤?

        不要说神迹中高模翰这样的小规模战斗,大规模战役中以少胜多的同样不在少数。

        【耶律德光也是对他极其欣赏,“朕自起兵,百余战,卿功第一,虽古名将无以加。”“此国之勇将,朕统一天下,斯人之力也。”】

        但要是别人也就算了,杜重威之前的表现还历历在目,怎么可能有胆量主动向契丹军队所在靠拢?

        所以必然是有人推动的原因,而这个人,投向契丹的可能性也相当之大。

        【杜重威带兵三十万抵达时,瀛州城门打开,安安静静,无人把守,杜重威等人见状,还没有被泼天的功劳彻底冲昏脑袋,直接进去,而是不敢进入。】

        【因此,杜重威是否会和恒州守军一起前后夹击,就是关键。】

        【对于是否要就此北还以免遭受危险,耶律德光等人还曾经考虑过;直到探知到后晋扎营、打算长久停驻,才没有就此北上。】

        ——

        契丹,天显二年。

        述律平感叹:“所以后晋并不是没有机会……”就算没有什么建树,但也有机会避免这一次直接灭国。

        当然,她的感叹绝非为后晋如何,相反,后晋明明有过机会,却没能把握住,不正说明气数已尽?
记住手机版网址:m.pccz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