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6章 当年龙城大捷,可是卫青的成名之战
第(2/3)页
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汉·曹操)】
【汉末盗贼如牛毛,千戈万槊更相鏖。两都宫殿摩云高,坐见霜露生蓬蒿。渠魁赫赫起临洮,僵尸自照脐中膏。危难继作如崩涛,王朝荒秽谁复薅?(南宋·陆游)】
——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刘恒在心里细细揣摩着“淮南弟”、“刻玺”两个词,不断思索着这究竟是未来的哪个时间段发生的事情。
这两句话的意思一目了然,淮南有人称帝,北方有人刻下天子的玉玺,只是不知是打算自己称帝,还是另外拥护天子?
而且做此诗的人居然还是那曹操,倘若是在关东联军讨伐董卓,曹操对袁绍下手的时间段,那这个“弟”字上面应该还有一个“兄”吧,莫不是袁绍袁术兄弟两人?
而关于后面描写的汉朝未来的内容,刘恒也只能叹息一声,无力回天。
且不说那是未来的事情,他自己根本活不到那个时候,更不用说这种天灾即便发生在他的手中,他又能做出多少应对,不见得就比当时更好。
<div class="contentadv"> 战乱不休,天灾、干旱、洪涝,天灾加人祸的时局没有人能抗衡。
——
东汉,建安年间。
刘秀也沉默了下来,他就出自民间,怎么可能不了解那些天灾和战乱之下百姓们的生活,可也正是因为了解,所以他说不出话。
刘秀虽然认为曹操是一个奸雄,有能力却没有用在正道上,但这个讨伐董卓时期的曹操,大约还有几分匡扶汉室的想法。
因此,他的笔下也得极其接近那残酷到无法让人面对的现实,可文章诗句真的能够描绘尽现实吗?怎么可能!
现实比诗句还要惨烈万倍,蔓延整个大汉的饥荒,在各地上不断上演的战乱,随之导致的瘟疫更是如同暗处的潜伏的一条毒蛇,夺取着在战乱中本就生存艰难的老翁、稚童的性命。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pcczw.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