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你的儿子教育的可真好!_开局盘点明太宗,老朱都懵逼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章 你的儿子教育的可真好!

第(2/3)页

难了,只希望不要从此断了儒家的传承。”

        ——

        宋朝。

        赵匡胤陷入了沉思。他杯酒释兵权。将兵权重新拿回自己的手里。

        避免了唐朝惨剧的发生,可如今看来,武将是现在,文人则是未来。

        只是他本身是一个武将出身,去合理安排文人,他却摸不着头脑。

        ——

        秦朝。

        神迹中的儒家文人不由得让始皇帝想到了现在的诸子百家。

        如今可不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

        他放任诸子百家任意发展。不就是想要选择出一个条最合适的道路。

        他已经开始构思了起来,罢黜百家还是要的,独尊儒术就不一定了。

        毕竟他的国家只需要一个思想,只需要一种学说。

        <div  class="contentadv">        其他不能为他所用的,是没有意义的,自然也就不需要存在了。

        【那么方孝孺究竟该作何评价?方孝孺的身后名又是怎样的呢?】

        【显然,无论生前还是身后,无论是喜欢他的人还是不喜欢他的人。都一致认为他是一个忠臣。】

        【他忠于皇帝。忠于皇室。可他是个能臣吗?这一点未必。】

        【最初,朱元璋欣赏他的学识,授予汉中教授的职位。可最后他广博的学识并不能让他帮助建文帝稳固皇权。】

        ——

        明朝,洪武十三年。

        朱元璋此时还没有见过方孝孺。但他已经大致了解了此人,学识渊博,适合当一位大家。却并不适合辅佐皇帝。

        ——

        浙江浦江县。

        方孝儒看到神迹中对自己的评价,陷入了沉默。

        事实胜于雄辩,事实就是他的判断是错的,没能为建文帝挽救危难局面。他确实还不够。

        他还需要在学堂继续深造吗?椅子上的宋濂显然看出了他的心思,轻声道:“你熟读百家经书,不比我差,现在需要的是去看、去听、去应用。”

        当看到神迹中朱元璋让方孝孺做了汉中教授。

        宋濂那紧绷的眉头才松了起来,“往后你在官场怕是举步维艰,但万岁心胸宽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pccz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