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4章 万万不可为了个人私利,将天下
第(3/3)页
满,充满了年轻人的锐气,那便是他最好的保证。
——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已经不在意那些诸侯王了,推恩令的实施已经让他们无力摆脱中央的掌控,他反倒更关注那些地方豪族。
他们大多是通过大汉初期的地方军功等方式崛起,或者如神迹所说的豪强富商不断勾结。
这些人其实绝大多数都有着利益交互、关系交接,他们是大汉对于各地基层的掌控的一大绊脚石。
诸多来自中央的官员如果不向他们妥协,就会被针对,难以与地方相处融洽,诸多中央的指令在这种时候往往难以实施。
朝廷命官在当地的权利基本没有多少。
【汉朝一直在努力消除掉自开国以来的地方豪族,让土地、人口、技术等资源归于中央,重新回到天子的手中,加强中央力量,而这无疑是侵犯了当地豪族的利益。】
【一个地方豪族与朝廷相比自然如萤火与皓月争辉,微不可查。】
【可汉朝疆域如此广大,而各地豪族又如同米粒一般,撒在中原这片大地之上。】
【一个一个清理估计还比不上新增的速度。】
【因此,要么不清理,要清理便要全面开始。】
——
明朝,洪武年间。
看到这里,朱元璋再度老话重提:“咱们大明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是,万万不可为了个人私利,将天下百姓抛至脑后。”
诸多将军们纷纷点头,表示对朱元璋的话的绝对的赞同和拥护。
部分文官们则有些尴尬了,毕竟就是大多数的将军们都跟随朱元璋从微末当中崛起,大多都是寒门乃至布衣,从始至终站队朱元璋的平民一方。
可他们文官就不同了,不少人都是世家出身,朱元璋这番话虽然没有点名道姓,但显然是在暗示那些江南豪族们。
之前明太宗的故事里,朱元璋已经不是一次两次的想要处理了这些人。
君不见,哪怕是神迹间隔的十余日里,不少江南出身的人已经被朱元璋多次明里暗里的挑刺,表达不满了吗?
记住手机版网址:m.pcczw.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