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吗?_开局盘点明太宗,老朱都懵逼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6章 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第(3/3)页

因为没有太子的问题,朝中已经有不少人开始提前下注宗室。】

        【包括刘彻的舅舅就曾对淮南王刘安表示:您是太祖的亲孙,又是诸侯王中最为贤能的一位,倘若天子遭遇不测,您就最适合继承这个位置。】

        【然而,众人的忧虑和期盼并没有让皇子尽早诞生。】

        【直到元朔元年,卫夫人卫子夫终于诞下了刘彻的第一个儿子,而此时的刘彻也已近三十,这个年龄也不小,是他父亲景帝刘启年岁的一半,同样也是汉文帝刘恒驾崩年龄的一半。】

        【因此,对于这个姗姗来迟的儿子,刘彻欣喜若狂,于是他决定。】

        【一:为这个儿子做赋。】

        【二:为这个儿子祭祀上天。】

        【三:不管那么多,什么好的都来一遍。】

        ——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刘恒又气又喜又悲喜,喜的是知道自己的孙子终于有了儿子,大汉未来可以避免再次经历动荡,悲的则是知道了自己的驾崩年龄。

        但还不等他的情绪酝酿出来,便出现了第一个互动选项,理智再度压抑,他叹了口气,选择了三选项。

        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身为天子,足足近三十岁才好不容易才得到了一个儿子,自然要为自己的儿子好好庆贺一番。

        同样,这个儿子未来必然会成为太子,涉及到继承人的事情,自然是要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选完了神迹给出的选项,刘恒才开始思考起了自己和儿子刘启的驾崩情况。

        刘彻得到长子时近三十岁,也就是二十九,那么刘启就是四十八,自己大约也在这个岁数左右。

        这样一想倒也很知足,毕竟在这个时代,很多人也都是这个岁数。

        再看看后来朝廷诸多势力,居然选择再度押宝淮南王。

        之前刘长造反的结果没让他们吸取教训吗?

        而且神迹倒也没说刘安是拒绝还是想要,看来他心里终究还是有点小心思的。

        莫不是自己当初手段过于仁慈了一些,让他们忘了血的教训!
记住手机版网址:m.pccz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