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8章 实在是雪上加霜,天见犹怜。
第(2/3)页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刘恒更是直接按下了一选项,他转头看向刘启:“你觉得彻儿会怎么解决这件事情?”
刘启思索着,他的性格只能说是刘彻和刘恒的综合,因此他估计刘彻是希望太子自己能够明白这件事情。
恐怕正是因为刘彻始终都过于看重刘据,认为他是刘家的太子,是他的儿子,怎能不理解他的理念,所以最后二人才会有如此大的冲突。
——
明朝,洪武年间。
朱元璋也是有些遗憾,这种事情皇帝就应该和太子面对面沟通。
刘彻太过刚硬强烈,乃至让他的儿子都无法走到身边,走到心里。
明明是最为关爱、最为看重的,有什么话不能当面直说?
【身为皇帝的刘彻自然敏锐的发现了皇后、太子乃至诸多势力的变化,对于他们的心思他也了解的一清二楚。】
【然而他并没有向皇后或太子解释,反而对卫青阐述了自己的想法,而皇后和太子从卫青那里了解到刘彻的想法后也再度安定了下来。】
【然而这平稳的局面随着卫青的病逝而全盘崩溃。】
【也让刘据的力量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空隙,当然,这并非不可弥补,真正无法弥补的,是与刘彻随时沟通的一个渠道。】
——
明朝,正德四年。
朱厚照对于所谓的皇后和太子安心的内容则十分的不屑。
太子与孝武帝之间的间隙早就生了出来,不过是被掩盖下去罢了。
时间一旦长久,必会不断加深,最后爆发。
<div class="contentadv"> 卫青病逝不过是个导火索。
——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有些惋惜:“孝武皇帝年岁愈高然依旧有勇猛之心,太子本人又日渐年长,再加上小人从中挑拨,意图谋利,卫青这时候的病逝,实在是雪上加霜,天见犹怜啊。
【失去卫青这一助力,刘彻身边的一群人顿时间感觉时机到了。】
【于是一些人纷纷开始构陷刘据,哪怕一些人并不参与其中,但也不对刘据给出正面评价。】
【比如一次刘据进宫见母后卫子夫,然而很长时间才出宫,于是这件事情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pcczw.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