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3章 丑态_终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03章 丑态

第(1/3)页

终宋正文卷第1203章丑态九月二十三日。

    王恂赶到万寿兴国寺时,正见刘秉忠从古刹中走了出来。

    在如今的大元朝,刘秉忠官任光禄大夫、太保、领中书省政事,称之为文臣第一人亦不为过,但他身上穿着的依旧是那一身玄色僧衣。

    那道身影站在寺门前,仿佛与身后的寺庙融为了一体。

    王恂看着这一幕,莫名有些伤感。

    说不清这伤感的来由,总之近来每每有种功亏一篑的挫败感、曲终人散的孤独感。

    王恂上前,行了弟子之礼,之后劝道:

    他确实是刘秉忠的弟子。

    王恂出身于金国官宦之家,自幼聪颖好学,三岁过目不忘,他十四岁时,刘秉忠发现了他的绝顶聪明,遂留他在身边教授算学、历法。

    待到他十八岁,刘秉忠将他举荐给忽必烈,成为了真金的伴读。次年,因他才华太过出众,升为真金的老师。

    如今王恂不过三十二岁,已官拜大元国子祭酒。

    除了郭守敬,他算是刘秉忠最出色的学生之一。

    但这日师生谈的话,与学术无关。

    刘秉忠道。

    他望向远处,只见整个元大都新城中所有在建的工程都已停了下来。

    昔日热火朝天的景象已经不见,工匠、劳力全都被征召入伍。

    王恂道:

    这是很浅显的官场道理董家兄弟在这个地方见了张弘基,结果刘秉忠刚刚从开平城回到燕京又跑过来,忽必烈当然会不高兴。

    刘秉忠道:

    王恂听罢,又行了一礼,扶着刘秉忠往城外走去。

    他们都是金国官宦之家出身,祖辈投降于大蒙古国,贪生怕死、贪慕荣华的想法必然有,但他们选择了忽必烈,而不是选择阿里不哥、海都,则是妥协之中也有坚持。

    这份坚持,便是刘秉忠的的成分,他是佛门居士、是儒家学者。

    而忽必烈也曾经尊重、包容他这份坚持,因此有了大元。

    君臣之间必须有这种尊重与包容,才能鱼水相得。

    所以,刘秉忠今日还是来了。

    回去之时,路过了城门口,抬头一看,能看到城头上挂满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pccz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