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夕阳产业_晚唐浮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一章 夕阳产业

第(2/3)页

是五千骑、八千骑。而奉朝廷之命征讨他们的魏博军,也有上万骑兵。

    王镕与李克用大战,引,虽说有点浮夸,但十万匹马还是有的。

    一个高度发达的农业社会,没有足够的牲畜,原因只有一个:老百姓穷。

    而恰恰北宋的赋税比晚唐五代还要重,完全对上了。老百姓穷得掉渣,哪来的牲畜?

    王师鲁又道:

    刘隐说道。

    王师鲁算了一下,如果是一般的绢帛,折合下来差不多二百匹了,几乎是北地的十倍。

    王师鲁惊道:「百姓谁用得起?这都可以买一

    处不错的农家宅院了。」

    刘隐笑道。

    王师鲁说道:

    安史之乱后,唐廷的养马体系一度崩溃,不得不向回鹘购马。

    回鹘人不是傻子,见你缺马,当然索要高价,「乾元中岁来市,以马一匹易绢四十匹,动至数万马。「

    回鹘人不但卖高价,还一次就卖几万匹马,一匹马四十匹绢堪比抢劫——折合成钱,怎么着也要20贯的样子。

    但唐廷慢慢花时间调整了过来,开始在各处重建牧监。他们甚至在福建都养马、驴,泉州当时养了七千匹马。

    昭义节度使在潞州津梁寺附近养马,

    潞州津梁寺的马甚至形成了品牌,每年稳定向市场上销售五百匹左右的马。

    太和七年,银州刺史刘源奏,银州已经有了七千余匹马。

    在这一年,大唐马价下降到了15—20匹绢,大概8—10贯钱的样子。

    对比北宋,一匹马几十贯,这还是军购价格,民间采买要近百贯。驴、骡、牛的价格,甚至远超战争频繁的五代王朝——这可是太平盛世时的牲畜价格,直教人想不通,怎么会无能到这种程度?

    夏朝经过三十年苦心孤诣的马政,又与草原互通有无,马价年年下跌。而且,充斥市面上的马的整体质量不错,本来价格就应比唐马高一些,结果基本维持了原价,可见社会面上的牲畜保有量已经相当高了。

    农业社会牲畜的作用,无论怎么拔高也不为过的。

    刘隐方才看到了一匹体型非常高大的健马,有些吃惊,于是问道。

    王师鲁想了一下,说道:

    刘隐问道。

    王师鲁说道:

    刘隐长吁一口气。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pccz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