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三章 .真相(三)._摄政大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百二十三章 .真相(三).

第(3/3)页

但发现这东西的口感不好,嚼起来较费劲……虽然要糠米要好,但怕商人们不收这东西,若是商人不收的话,又或者是收价太低的话,村民们没银子纳税,要白忙活了……”

  赵俊臣却是摇头道:“放心吧,我这次前来山西,也正是为了解决商人收购玉米的事情,我很快会召集晋商们说明此事,想来那些商人们也会给本官一个面子的。我也在这里保证,这潞安府距离京城不算远,不过是六七天的脚程,将来若是商人们不收玉米、又或者是刻意压价的话,潞安府的百姓可以来京城找我赵俊臣,我也会亲自为你们解决此事……”

  顿了顿后,赵俊臣为了让王老丈安心,又讲了许多种植玉米的好处:“这玉米看起来口感不好,但亩产却是寻常庄稼的好几倍,受天气土地的影响也小,无论如何也不会让百姓们吃亏……实际,我还建议百姓们明年这个时候不要卖给商人太过玉米,要自己多留下一些,玉米可是一个好东西,不论是喂鸡鸭还是喂猪兔,都是最好的饲料,百姓们还可以趁机多养殖一些家畜,那可要单纯的种粮食赚银子多了。”

  赵俊臣的这一番话,自然也是有依据的,玉米在后世的主要用途是饲料,无数的例子证明了玉米饲料可以让一个国家的肉类产量大幅增涨,以明朝的基础条件,今后几年的肉类产量算是连续成倍增涨也不怪。

  当然,以明朝百姓们的生活状况,玉米依然要以食用为主,发展养殖业只是少数地方的致富手段,如今的明朝百姓大都是以粗粮为主,玉米完全可以替代,但产量却要高出数倍之多,所以朝廷推广玉米种植绝对是可以造福百姓的。

  听到赵俊臣的连连保证之后,王老丈终于是安了心,点头道:“既然是赵大人开口保证了,我们南关村的百姓自然是相信!赵大人您是青天大老爷,不可能祸害我们!”

  赵俊臣则是笑道:“仅仅是你们相信了还不够,你们还要把我今天的这些话告诉其余村庄的百姓,和他们讲,这一切乃是我造福潞安府百姓的举措,让大家安心跟着朝廷走,将来若是遇到了麻烦,我赵俊臣会亲自出面解决,绝不会让百姓们有后顾之忧!”

  王老丈自然是连连保证,表示潞安府的百姓们是深信赵俊臣的,南关村的百姓们也一定会到处传播赵俊臣的言论,让潞安府的百姓们安心。

  最后,见到孙淼的出现,王老丈不敢再打扰赵俊臣,千恩万谢的离开了。

  此时,孙淼正是暗暗思考着赵俊臣的这一番话,认为自己应该更加重视朝廷的农改计划,并且是大力督促潞安府的百姓们种植玉米,将来或许是一项耀眼政绩。

  不过,等到王老丈离开之后,孙淼也不再多想,只是急忙向赵俊臣禀报道:“赵大人,您前往太原府路所需的一切东西都已经准备妥当了,下官还私自做主召来了一名潞安府的衙役,此人名叫马佳,一直是负责潞安府与太原府的公往来,与沿路的官府都非常熟悉,由他来负责领路,也可以减少许多麻烦……此外,下官见赵大人的二百余名手下皆是骑马,这么多的马匹同样会引起不必要的怀疑,所以下官多准备了一份路引,表明这些马匹乃是潞安府支援给大同军镇的,这样也可以减少许多麻烦……”

  听到孙淼的禀报之后,赵俊臣满意的点了点头,赞赏道:“你做得很好,我周详多了!”

  孙淼有些受宠若惊,连忙说道:“大人您乃是操办朝廷大事,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自然是不需要多想,否则我等下官也没有用处了。”

  赵俊臣笑了笑后,突然想起了赵大力的事情,向孙淼问道:“对了,你们潞安府是不是前两天抓捕了一批逃荒的灾民?”

  孙淼答道:“确有此事,近十天以来总计拦截了灾民二百一十三人,昨天午的时候已经把这批灾民全部送往太原府了。”

  赵俊臣一愣,问道:“已经送到太原府了?”

  孙淼点头应是,又有些怪赵俊臣为何会突然问及此事。

  赵俊臣轻轻摇头,却是站起身来,向鲍杰与洪高功吩咐道:“既然如此,这里也没有事情了,咱们准备一下,让手下人等换官差与灾民的衣装,这出发前往太原府……此外,派人把灾民的事情告诉赵大力,让他不必担心,本官抵达了太原府之后,自然会搭救他的那些同伴!”

  洪高功不由一惊,问道:“赵大人,已经是下午申时了,再过不久要天黑,咱们这个时候启程?要不咱们还是休息一晚,等到明天早再启程吧。”

  赵俊臣看了洪高功一眼,却是摇头道:“如今事情紧急,算是一个时辰也耽搁不得,我总觉得北疆局势有变数,所以咱们要尽早启程……并且咱们这几天还要日夜兼程,一路绝不会轻松,你也提前说明一下,让所有人都提前准备一下,省得到时候抱怨叫苦。”
记住手机版网址:m.pcczw.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