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8章 壶关之战
第(2/3)页
州郡传檄而定,幽州各郡县也引发了连锁反应。
幽州本来是袁熙的地盘,袁熙被袁尚以莫须有的罪名击杀之后,幽州人心思动。
袁熙的旧部更是不愿听袁尚的指挥,见到淮阳王大军已经控制了冀州,纷纷主动来投。
刘宣短时间内拿下冀州与幽州,一时半会儿无法消化,只得命大军在冀州暂做休整。
反正袁尚大军已经进了并州,并州西边是羌胡领地,北方是鲜卑领地,南面有河水天堑阻隔,东面则是冀州刘宣的近三十万大军。
可以说袁尚已经把自己关进了笼中,刘宣反而不急着进攻并州了。
在诸葛亮的合理调配下,刘宣只花了一个多月,就理清了冀州与幽州的军政防务等事宜。
随后,尽起大军西进,直奔壶关。
壶关地处太行山中段。整个太行山自北向南延绵,将冀州与并州相隔开来,
其中仅有一段山势较为平缓的地段,有一条官道联通冀州与并州。
壶关便是这条官道上最大的关口。
若是想从冀州入并州,除非翻山越岭,否则壶关便是必经之地。
田丰选择推荐去并州而不是幽州,正是考虑到壶关天险。
袁尚如果想凭剩余的十万不到的人马拖住刘宣,等待刘宣内乱,那壶关无疑是最适合拖延时间的关隘。
刘宣大军赶到壶关之时,麾下的部队已经被拉长到延绵数十里。
这条横穿太行山的官道实在是太狭窄了,刘宣二十多万人马根本施展不开。
能进入到壶关关前的士兵并不多。
而且壶关的地形,也不适合大规模的攻城战。
袁尚一到并州,便毫不留情的从高干手中接过了指挥权。
并将高干的并州人马尽数调到了壶关,准备在壶关跟刘宣拼消耗。
壶关以东,
刘宣的人马已安营扎寨,面对如此险要的关隘,即便是诸葛亮,也没有任何可以取巧的计策。
<div class="contentadv"> 袁尚已经铁了心要龟缩在并州,并将几乎全部的兵力都集结在壶关附近。
借助壶关天险,刘宣的部队即使装备精良,也要被地势所累,而拉低战斗力。
对于这一战,刘宣也没有任何取巧的心理。
袁尚不过是垂死挣扎,只要攻陷并州,解决了后方的隐患,则整个天下大半都在刘宣手里,刘宣可以从容的对付刘备。
大军架起云梯,冲车,井阑,飞楼等攻城器械,连续不断的对壶关发起冲击。
此战没有任何技巧可言,全是硬碰硬的攻守之战。
袁尚虽然占据地利,然而麾下人马皆是从冀州逃过来的败军。
而并州的人马虽然归袁尚统辖,但他们之前皆在高干麾下,对袁尚并没有多少认同感。
反观刘宣这边,士兵尽是休整了一年多的老兵,手中大刀早就饥渴难耐。
各军团每天都争抢着要上前线,倒是让刚归顺过来的曹操将士感觉不可思议。
这年头,当兵大多也就为了吃个饷,为了每月千把个钱,能不拼命尽量不会拼命,何况克扣军饷在大多数军阀部队中都算是常态。
看到刘宣的部队如此拼命,这些曹操的老兵一个个暗地里颇为不屑的同时又暗暗庆幸。
庆幸的是,他们居然没有被当成炮灰被驱赶上前线。
按照以往惯例,像他们这种降兵,最可能的结局就是被当成炮灰去打头阵。
可是在这里,刘宣这边的指挥官只是按照惯例询问了一下他们部队是否想要上前线,没有得到答复后,便再也没有理会他们,只是将他们安置在外围防御阵地。
而很快的,打头阵的名额便被刘宣麾下的某军团抢了去。
然后便是轰轰烈烈的攻关之战。
士兵们悍不畏死的朝关口冲去,借着盾牌的掩护从云梯上奋力攀登。
城上的滚石擂木如雨点落下,云梯上的不时被砸落下来,好在这些士兵都有全身铠甲护住,又有臂盾可以将滚石卸力掉,
所以大部分被击退的士兵都是轻伤。
即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pcczw.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